中西医声 | 高考倒计时!医生来支招,助考生打赢考前“心理战”
高考临近,同学们的备战进入到最紧张的冲刺阶段。高考前一周,有哪些常见心态影响着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又该如何调整,保持高考前一周的好心态呢?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心理治疗师熊弘晔来为你支招!
积极保持平常心
中等水平的焦虑与紧张,能让我们大脑保持时刻清醒状态,调动机能水平,从而更有利于我们作出正确判断以及集中注意力。反之,过度紧张会让我们难以集中精力,手脚失控,出现呼吸急促、额头冒汗、易激动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生理心理反应。
考生首先要了解认知、情绪、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认知会影响我们感知事物的方式,对我们行为方式产生重要作用。积极、正确的认知可以激励我们行动起来,从而影响我们的情绪。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作用,要把高考当成朋友而非对手,把自己的真实水平表现出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而不是害怕、逃避。
应对紧张情绪,
可以运用以下三个方法缓解压力。
自我暗示法。考生常会在考前产生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如,“我考砸了怎么办?”“高考是我一生唯一的出路,考不好我就会一事无成、彻底失败。”“别人都很强,就我差。”这些都是消极的自我暗示,我们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加油,我有信心,能正常发挥出真实水平,对着镜子默念或说出来,“我能行!我没问题!”
冥想法。在一天中,抽时间停下来,坐下来感受自己的呼吸,拥抱当下,包括你的感受和认知。只需要呼吸,无拘无束,放下想让此刻有所不同的念头,关注此刻、当下。
规律的饮食和运动。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规律的三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考前心理压力。可以多吃蓝莓、橘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保证三餐的营养均衡,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核桃、南瓜子等坚果也能降低皮质醇,缓解焦虑。
此外,适量的运动,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兴奋,刺激分泌脑内重要的神经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更能提高注意力和学习能力。可以选择慢跑、跳绳、打球等适合自己的运动。
多沟通多鼓励
孩子高考,父母往往更紧张。越临近高考,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越容易被激化。那么,父母和子女该怎样沟通,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熊弘晔医生说,子女可以把自己的焦虑、紧张情绪合理宣泄。跟父母多交流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表达出来也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如果不想与父母说太多话,也可明确提出自己的需求。如,“我想自己一个人待一会儿,请给我点空间”。我相信父母也会充分理解的。
作为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支持和淡定,当孩子需要父母作为倾听者时,适当的肢体接触,比如拍肩等,给你的孩子更多的鼓励和积极反馈,而非把你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当孩子需要安静时,做一位守护者和一颗定心丸,不要一味地去打扰孩子,反复确认一些事情,有些行为父母无意识地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也可以展望未来,讨论一下高考完后的旅行计划或者考后带上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做一个详细的身体心理健康检查和评估。
加油吧!高三学子们!
愿你们都能金榜题名